找到相关内容18714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6)

    是正报,心地清净。清净心就是真心,就是本性,所以他居住的环境,也是性德变现。这个理论,我们在大乘经里常常读到,是有理论、事实作根据的,所以光明遍照法界。   法界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不但照,还‘彻照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690122.html
  • 必成正觉第七

    无量的德能,故称为‘法藏’。尽虚空遍法界是法性变现出来的。法性是什么?法性就是我们的自性,这是佛在一般大乘经上说的。但在此地不是这个意义,意义还要精彩。我们讲法性含藏一切万法,法性是我们自性,这样讲法太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890128.html
  • 普贤上师巴支仁波切的故事

    大乘的佛教徒,常努力自身担负起他人的苦。成就的菩萨确实可以做到这些,故能治病也能排除其他形式的不顺当。   第二世多珠千在勾娄建立多珠千寺。这位年轻的转世活佛决定不守寺院戒律,他穿着寻常人的衣服,...典型的佛教三乘(小乘、大乘与金刚乘)的持有者。他外表呈现着全然出离、不执取、远离家园的徒步者,及比丘形相;而内心则拥有关怀他人远在自我之上的利他誓愿、大悲菩萨的心性;从密教而言,他也是佛教密续无分别金刚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5990572.html
  • 惟因老和尚禅七开示

    相之香,乃无为正法之香,熏诸臭秽,无明恶业。一戒香,能断诸恶,能修诸善;二定香,深信大乘,心无退转;三慧香,常于身心,内自观察;四解脱香,能断一切无明结缚;五解脱知见香,观照常明,通达无碍。佛在世日,...

    惟因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1590728.html
  • 浙江寺观藏书考

    互相质疑”,最后“以心宗之衡准平之”,著成《宗镜录》一百卷,全书八十余万言,引证了《大乘经》一百二十种,诸祖语录一百二十种,贤圣集六十种,共三百余种。《宗镜录》保存了许多珍贵文献,雍正皇帝曾称之为禅学...

    刘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3490752.html
  • 谈心的秘密--星云法师

    轻飘飘地腾飞起来,飞出了阴暗的幽谷,飞上了光明温暖的草原。由于他一心想飞出深坑,别无杂念,信心使他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力量,终于解救了自己的生命。在佛教有名的论书《大乘起信论》中,曾经将我们的心分为二门,一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4191038.html
  • 东亚与和合——儒释道的一种诠释

    系统和言说方式在不断地适时创新、因地变易。佛教文化在印   度经历了原始佛学、部派佛学、大乘佛学和密学等几次大的创造性超越,在南亚、中土、西   藏和东亚等地经历了几度大的创造性流行。倘若没有这些...起说,与道、儒异趣,它既不主张有一个外在的、超自然的力   量实体来生起或主宰人及人的命运,也不倡导由一个外在的必然性来生起或依赖自我的修道   养生而长生不老。佛教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,都把缘起论作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7.html
  • 《你可以不怕死》(一行禅师著,胡因梦译)连载之一

    即法宝之集积,因为是大乘深妙之法,所以视之为“宝”;有无量法门涵摄在此经卷中,故谓之“积”。唐《菩提流志》新译三十六会三十九卷,取旧来诸师所译二十三会八十一卷合之,以四十九会一百二十卷为全本。 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8.html
  • 互动中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

    后果由行为者自身承担。所以两者并不相同。康僧会还通过编译佛教的《六度集经》,用印度大乘佛教的慈悲观去比附儒家的"仁爱"思想,提出"仁道"说,以配合儒家政治伦理观念。佛教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,甚至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291529.html
  • 商羯罗的解脱观及其思想渊源

    一种,《大乘起信论》认为这是心由于不知心的本性,于是不相应心动,突然间妄念生起,这即是无明。[12]在正统的婆罗门教哲学的诸体系中,无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要概念,它的意味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。因为在...

    孙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691538.html